世界今日报丨争得“面子” 重塑“里子”

龙江森工集团双鸭山林业局有限公司木耳采收现场。资料照片

晚上7点多,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永益公司机加一分厂大车段段长张大伟停下手里的活。在数控立车的轰鸣声里,他向工友打出了“OK”手势,准备回家。

作为黑龙江省属最大国企,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激活老国企新动能。“你每天干多少活,当天就知道挣多少钱,干得越多挣得越多。”这是张大伟对改革最朴实的理解。


【资料图】

连续5年整体盈利、资产总额年均增长23.7%、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上缴税金年均增长13.3%……5年来,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较2016年扭亏增盈近40亿元,黑龙江国企已由改革脱困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批企业“脱了困、解了难、迈开步”

以量计资、绩效管理、按劳分配……龙煤鸡西矿业永益公司通过实行差异化考核,实现了收入能增能减。以焊工为例,同工同岗员工2021年工资收入最大差距6.97万元。

曾经的亏损大户龙煤集团聚焦改革创新,改出了活力,成为东北煤炭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2021年龙煤集团实现利润14.3亿元,连续6年保持盈利。

黑龙江一批地方国企在改革中脱了困,解了难,迈开步。前三季度,黑龙江地方国企资产总额同比增长7.8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79%,利润同比增长130.74%,已缴税费同比增长52.11%。国企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向好,带动了全面振兴提速。

“黑龙江国企已由脱困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黑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智奎说。

工人在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作业。记者 张涛 摄

——“脱棉袄、卸包袱”轻装前行。不少人这样形容东北的“历史包袱”:像是让一个人穿棉袄、背包袱、抱孩子,与其他选手比赛。国企要重生,卸担子首当其冲。2019年哈尔滨启动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一些退休人员有了疑问:“工资会不会少”“包烧费谁给报”……根据规定,大家关心的统筹外费用不会因移交而有变化,遗留问题仍归原企业负责解决。道理讲明白了,职工心里托了底。企业得以减负,专心谋发展。

黑龙江省国资委副主任张玉福说,黑龙江全面完成国企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地方国企厂办大集体改革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稳产业链供应链。国企稳有利于经济发展稳。对一些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回报慢的基础设施产业和高端产业,黑龙江国企率先布局,为更多民营企业投入中下游产业提供基础条件和发展平台。

随着9月哈尔滨朝阳(冷链)物流园区运营,以及近期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物流枢纽项目交付,“大物流”格局进一步完善。

——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安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龙煤集团在保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组织生产,保证了省内东部7个主力电厂和大庆石化等重点企业生产、1100多万居民取暖用煤,为地方阻击疫情增强了“免疫力”。

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森林经营面积占全省面积14%,是东北“大粮仓”的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公司完成了从政企合一体制向现代企业转变,2021年扭亏为盈,不仅生产经营良性发展,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也得到加强。

“敢啃硬骨头”“会啃硬骨头”

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尤其在计划经济留痕较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敢不敢“啃”考验勇气,会不会“啃”考验智慧。

——真刀真枪改革“突围”体制机制壁垒。“改革刚开始,担心岗位、利益受影响的干部职工就轮番堵到办公室,有人声泪俱下,有人找关系施压。”一位国企负责人回忆。最难的是“人”的问题,这家企业为了安置人员不断“拆庙”,下面一度有40多个一级主管单位,正副职中层干部多达七八十人。

“改革是一场革命。”这是多家受访国企的共同感受。近年来,黑龙江多方筹措资金,国企改革刀刃向内,加快补齐体制、机制、要素等欠账。

“我们启动了森工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触及利益最多的体制性改革。”龙江森工集团副总经理王齐丰说,2018年集团组建以来,2151项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实现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四分开”,结束了70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

在哈尔滨,原先由市委组织部管理的市属国企领导干部管理权,近年来移交给市国资委管理。看似简单的管理权转移背后,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历史性变革。哈尔滨从“人”的市场化管理上进一步探索,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三项制度”改革让老树发新枝。黑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近年来启动旨在打破身份界限的用人制度改革,共723人全体“起立”,竞聘上岗,集团和权属企业两级部门及人员编制整体压缩近40%,356人没有找到“座位”。与之相对,一批有改革攻坚能力、改革担当精神的实干家走上重要岗位,继续引领改革发展。

“原来每月赚两三千元,现在六七千元,那干劲肯定不一样。”早8点,距上班时间还有半小时,哈尔滨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装配车间排铁组长柴东旭已经换好工装,走上了岗位。

“三项制度”改革让这家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的老国企开启“逆袭”,目前成了国内变压器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这让员工的精气神也迎来变化。公司装配车间主任芦峰说,原来一些急活、重活很难派出去,每次都“求人”。现在大家主动“要活”,偶尔有人请假,也会加班加点补回来。

——“混资本”推动国企“改机制”。黑龙江加快国企混改进程,引入社会资本的灵活机制,促老国企“新陈代谢”。“我们的收入曾经95%以上都靠冬季门票,得想办法改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昕说。作为黑龙江的旅游龙头企业,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民企,携手打造四季冰雪项目。

截至目前,黑龙江的国企混改取得积极进展,累计完成混改逾200户,已混改企业引入社会资本超140亿元。

“一山还有一山拦”需牵住创新“牛鼻子”

进入改革发展阶段,黑龙江国企还面临国资总量不大、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等挑战,“一山还有一山拦”,仍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持续强化改革创新驱动。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解放思想。国企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运用改革思维、市场思维、创新思维,跨越“深水区”。

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一矿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资料照片

“我们承认差距,但绝不甘心落后。”今年以来,黑龙江各大主要国企陆续开展“解放思想、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以“头脑风暴”激发“奋斗热情”。黑龙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哈达说,公司把解放思想观念与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建立长期解放思想的工作机制,促进了观念转变、作风改进、能力提升。

龙煤集团把高质量党建作为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探索了以“党委创五型、支部强五基、党员争五星”为主要内容的“三·五”工程,激发了全员活力和创效潜能,涌现出党员先锋岗1890个、示范区1533个、突击队756个。

——越迈向高质量发展,越要牵住创新“牛鼻子”。“创新是我们最舍得投入的领域。”哈尔滨电碳厂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董直强说。前几年公司放弃了占其产值40%的中低端民品,一度面临很大压力。中低端民品曾经很赔钱,但为了体量大家硬着头皮干。现在公司确立了做国产化替代的中高端产品定位,近3年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15%,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开始,我们决定每年从研发费用里拿出20%左右主攻基础型研发。”董直强说,基础型研发的市场效果短期不会显现,但却是公司长久发展、赶超西方的关键。

在龙煤鸡西矿业公司城山矿洗煤厂洗煤车间,工人在更换压滤机滤板上的零件。记者 张涛 摄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黑龙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黑龙江省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两新”领域布局。目前,公司立项投资中“两新”投资占比超70%。通过发挥国有资本平台功能和辐射作用,正带动更多企业和资本投入创新领域。

——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国家管网西气东输项目、山东京阳石化项目……焊花闪烁、吊车穿梭、机器轰鸣,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10月份的生产任务饱满,员工们全力冲刺今年最后一季。

但几年前,这家有7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因连续亏损被戴上“*ST”帽子,面临退市风险。公司以“三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将部门由31个减至20个,57名中层干部减员27人……当年即扭亏为盈,近年来经营持续向好。“改革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公司董事长田大鹏说。

近日,《黑龙江省地方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年)》正式出台,黑龙江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国企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等突出问题。

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地方国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省经济增速,到2025年,黑龙江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实现倍增和双倍增。(记者 刘伟 王春雨 强勇 哈尔滨报道)

关键词: 木耳采收现场 龙煤鸡西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