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精选:青岛高新区创新功能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新机制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深化功能区改革,坚持“瘦身、强体、放权、搞活”,充分释放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和城阳区的服务保障作用,着力构建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融合发展共同体,产生了“1+1>2”的发展效果。在2021年的考核中,青岛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上升4位,山东省开发区考核上升9位,青岛市功能区考核获得“优秀”等次。
(资料图片)
理顺管理体制 夯实融合发展根基
从青岛市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实行功能区和行政区领导交叉任职,集中优势资源要素、聚合两区力量为高新区发展赋能。青岛高新区和城阳区成立了区域规划相互衔接等5个工作推进组,对两区融合发展中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点项目等顶格协调推进,确保融合发展落地落实。
同时,成立两区融合发展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功能区吹哨、部门报道”工作机制,共同解决两区融合工作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目前,两区已协调解决疫情防控、职能移交、物业管理等方面问题100余个,厘清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市场监管及安全生产等领域具体工作职责50余项。
功能区改革后,高新区原先承担的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50余项社会职能交由城阳区承担。城阳区政府以“城市街道办事处”的高定位,向高新区派驻“高新便民服务中心”,聚焦社区党建、市容市貌、日常执法等16个方面任务,全力做好高新区的属地管理和兜底服务、保障作用。
健全协同机制 凝聚融合发展合力
对照高新区职能剥离后,所需的303项县级行政权力事项,城阳区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核准等5个方面303项县级事项全部予以委托办理。在全省开发区中率先完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共394项行政权力事项委托赋权,承接数量全市功能区第一,真正实现“区内事,区内办”。
营商环境涉及部门多、环节多,需要各区域、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两区联合组建“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高新区各部门,以及城阳区发改局等19个部门作为小组成员,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创新“研发在高新、转化在城阳”协同发展模式,统筹高新区与城阳区资源禀赋,进行招商项目分配和信息互通。“比特大陆算能科技项目将研发中心设在高新区,将产业化部分放在城阳区,原计划落户城阳的威高集团项目转到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创新共享模式 彰显融合发展成效
疫情发生以来,高新区纳入城阳区疫情防控体系,在城阳区防疫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下,两区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共同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防线。今年以来,开展全员检测88轮、289万人次,接种疫苗13.9万余人次,全区疫情形势总体可控。
交通互联互通方面,聚焦高新区与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互联贯通问题,制定了断头路打通实施方案,启动了道路贯通、河道防汛等9个项目建设,三年内将贯通道路由84个增加至196个,加快打造“内联外通”的交通网络。
在教育方面,创新打造市教育局、城阳教体局和高新区三方“共建共管”工作模式,市教育局负责工作指导;高新区负责学校建设、资金保障等职能;城阳区负责教师编制、教学管理等工作;共同保障高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新引进青岛三十九中、青岛五十八中等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2022年招生数量同比增长60%,目前已建成青岛中学、青岛五十八中高新学校等优质学校7所,正加速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优质教育高地。
据介绍,2022年前三季度,青岛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对城阳区实现正向强力拉动,成为支撑城阳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的新引擎。青岛市统计局已按照在地统计原则,将高新区统计数据全部纳入城阳区统计总量,进一步彰显融合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