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源动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连续两年新签合同额突破2000亿元、实现净利润突破10亿元,职工年均收入增长10%……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四局寻求用好鼓励激励的“突破口”,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源动力”,高质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激发“主人翁”意识 凝聚团队发展

作为中铁十四局首个模拟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单位,中铁十四局五公司焊轨中心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有机结合,通过对中心实施股权激励,充分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团队生产经营潜能高效释放。


(资料图)

企业员工像在自家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开源节流,想方设法把焊轨中心的每件事干好,将企业的利益“蛋糕”做大。焊轨中心自发开展各类形式的“工班独立核算”,充分利用移动式焊轨设备,降低人工费成本约5%,降低机械费成本约15%,年均管理费成本较以往降低8%。同时,焊轨中心员工把企业利益放在心上,超额完成利润率目标任务,年焊接能力1500公里以上,焊接接头6000头以上,在移动式闪光接触焊道岔铝热焊、交接绝缘及冷结施工、焊头热处理,接头精磨以及无缝线路应力放散锁定与道岔放散锁定等方面的施工已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焊轨模式”引发涟漪效应。中铁十四局修订《项目模拟股份制指导意见》,先后有46个分公司、项目部、架子队开展模拟股份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令两级公司管理人员明显感到,管理的穿透性更强了,发展的凝聚力更足了,超责任预算利润的项目越来越多。

拓宽发展渠道 磨练本领技能

2011年,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王海昭进入中铁十四局所属大盾构公司。用了7年时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专业技术高、操作技能强的高级工,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在中国铁建“盾构机操作技能大赛”中,一举拿下机液维修专业个人单项比赛第一名。现在他不仅有和项目副经理一样的岗位待遇,还被聘为公司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导师。

为了鼓励一线工人成长,中铁十四局出台《员工职业发展管理暂行办法》,为集团员工确立了综合管理、区域经营、项目管理、业务职能、技术操作五个职业发展通道序列,共设置28个职级,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员工还可以跨通道晋升。

“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的政策导向,既督促技能大师们专注岗位,持续保持专业水准,发挥传帮带作用,又激励青年员工向高技能人才看齐,脚踏实地,磨练本领。近3年来,中铁十四局依托各类工匠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取得国家专利1093项,其中发明专利14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4项。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技能交流、导师带徒,一大批技能人才脱颖而出。3名员工获评“全国技术能手”。在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中,中铁十四局斩获团体二等奖,2名员工进入个人前三。

完善考核体系 聚焦项目一线

中铁十四局持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偏重“一刀切、齐步走”考核转向“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考核,既看经济指标“显绩”,也看蓄势赋能、发展后劲、民生获得等“潜绩”。鼓励引导各级干部坚持正确的绩效观,既勇于立大志做大事,也善于沉下心来做实事,甘于扑下身子抓未成之事,乐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将80%以上的精力投入到项目管理,已成为所属各单位经理层的工作常态。中铁十四局聚焦“大成本”管理主线,沉入一线、紧盯现场,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突破口,夯实基础管理,提升精细化水平,项目综合收益率连续3年实现攀升。

为了提升考核的精准性、有效性,中铁十四局更加突出实干实绩权重。除年度考核外,还制定了完工三阶段考核办法。以责任预算利润完成率、责任预算利润超额额度作为过程兑现考核的重要依据,让在项目一线有突出贡献的管理骨干收入倍增。(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